一 概念
小儿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症,早期主要变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它常伴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等其它异常现象。小儿脑瘫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控制或减轻肢体残疾,降低残障,改善或重建肢体部分功能。
二 脑瘫的特点:
1脑性瘫痪发生在生命早期,一部分在出生前,胎儿脑的发育就有了异常,另外一部分则在出生后1个月内发生,此阶段是人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2脑瘫本身是非进行性的疾患,若患儿没有接受适当的康复治疗与训练,则一系列症状可变化加重,如关节挛缩畸形,甚至心理障碍,而非脑部病变所致。
3脑瘫的主要障碍是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但由于脑损伤经常为广泛性, 不但运动功能受损,其他功能也受损,故临床表现为多功能障碍的综合症。
三 脑瘫病因:
1产前因素:
包括染色体异常,风疹病毒、梅毒、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放射线照射,一氧化碳中毒,孕妇重度贫血,妊娠中毒症和胎盘异常等。
2围产期因素:
如颅内出血,早产儿各种原因的脑损伤,过期分娩,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小儿心肺异常,新生儿呼吸障碍,痉挛,高胆红素血症和分娩外伤引起的颅内出血等。
3产后因素:
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伤,呼吸障碍,心脏骤停和持续痉挛等。
临床上造成脑瘫的三大因素:窒息、早产、持续性黄疸。
四 临床分型及表现:
(一)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
1痉挛性: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70%,其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一般在2小时才出现。主要表现为被累及肌肉张力不同程度增高,而出现限制性异常姿势,如上肢出现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为内收、伸展痉挛,呈剪刀样姿势。
2手足徐动性: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或基底核,约占20%,主要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强度不断变化,出现不自主动作。清醒、紧张时增高,安静时下降。根据肌张力变化特点分为高张力手足徐动型、低张力手足徐动型、舞蹈样手足徐动型及单纯性手足徐动型。
3松弛型(软瘫):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收缩无力,关节活动度增大。此型为疾病发展的暂时阶段,多见1-3岁的小儿,2-3所以后临床多转变为手足徐动型或痉挛型。
4共济失调型:主要病变在小脑,约我5%,主要表现为四肢动作过度,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步行时步态蹒跚,意向震颤,但眼球震颤不明显,智能轻度障碍。许多症状与手足徐动型相似。
5震颤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动作过度,出现有节奏的震颤,难以完成定向动作,通常伴有眼球水平震颤。
6混合型:同时伴有两种以上型疾病的特征。
(二)根据瘫痪的部位分型:
1单肢瘫:临床上较少见。
2偏瘫:身体一侧上、下肢出现功能障碍。
3截瘫:两上肢可正常,仅两下肢出现功能障碍。
4三肢瘫:单肢肢体正常,其余肢体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5四肢瘫:头、腰控制能力均差,并累及四肢,全身肢体运动出现功能障碍,程度相近。
6双侧瘫:四肢受累,下肢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上肢。
7双重瘫:四肢受累,上肢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
8双重偏瘫:全身表现整体功能障碍,但身体一侧功能障碍重于另一侧。
(三)根据瘫痪程度分型:
1轻度:生活完全自理。
2中度:生活部分自理,借助助具生活可自理。
3重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五 康复护理
(一)护理目标
1注意监护,加强对宫内缺氧、难产、早产、窒息、颅内出血等高危新生儿及有外伤史的患儿的监护,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对症护理,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关节挛缩畸形,防止意外损伤和并发症。
3协助训练,尽量为患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治疗环境,纠正异常姿势,抑制异常肌肉痉挛的出现,通过游戏帮助患儿学会转移和平衡控制,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训练和指导。
4职业训练,通过培训,提高手的技巧性和灵活性,改善功能,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经常与人交往,促使感知和动作,语言能力,个性特征等积极发展,智力也迅速得到发展。
(二)护理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介入,综合处理,家庭参与,持之以恒。
六 脑瘫儿的喂养:
脑瘫患儿的饮食应该具备四大特点:烂、细、鲜、软,易于消化。应以细、软、嫩、烂、鲜为主。不宜用刺激性和过于油腻的食物;食物的烹调还应做到调味可口、外观美观、香味扑鼻,以兴奋食物中枢、引起胃液分泌、增强食欲。避免进餐前做治疗,减少患儿的痛苦和紧张情绪,尤其是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
首先要注意的是给脑瘫婴幼儿喂食的姿势,有很多脑瘫患儿护理的喂食姿势是错误的。比如在给脑瘫患儿喂食时脑瘫患儿的姿势是头部后仰,那么全身肌肉肌张力升高、痉挛,姿势不对称,还容易呛咳窒息。这样,吞咽动作肯定不能很好地完成。患儿在喂食者的怀里处于半卧位,患儿的头部搁在喂食者的胳膊肘上,肩背部由喂食者的前臂承托,患儿的双手被放在身体的前面,整个身体姿势显得相对对称,这样患儿全身的肌张力可相对正常些,喂食也就比较容易进行。如果患儿已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直立能力,喂食者可以让患儿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患儿的膝关节屈曲并搁在喂食者的另一条大腿上。为了使患儿的膝关节也保持充分的屈曲,喂食者的一只脚下可垫置1~ 2块木板。喂食者的一只手可以根据需要扶助患儿的肩部或者髋部。这样的姿势既有利于喂食,又有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
①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患儿的喂食姿势: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患儿,当用调羹将食物放入其嘴内后,可用食指与中指夹住患儿的下巴并稍用力缓缓上抬,使患儿的嘴闭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稍用力缓缓上抬,使患儿的嘴闭合。如果患儿仍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长可用两个手指刺激患儿舌根来促使他产生吞咽动作。
②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患儿的喂食:有一些脑性瘫痪患儿有强烈的咬牙反射,当调羹一放进他的嘴里时,他会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将调羹牢牢咬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采用暴力将调羹抽出,因为这样会损伤患儿的牙齿,也会刺激患儿咬得更牢。正确的操作手法是:耐心等待患儿松口,然后迅速取出。当然,家长如果知道自己的患儿有这样反射,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的金属调羹,而选用塑料调羹给患儿喂食,以保护患儿的牙齿。
七 脑瘫儿的居室环境及安全要求:
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后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脑瘫患儿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故应有专人守护。注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八 脑瘫儿的皮肤护理
病情较重的患儿不能正常的坐卧,就要做到为患儿勤翻身,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无渣屑、无皱折。对患侧肢体加以保护,防止不自主运动时损伤。及时更换尿布,防止臀红的发生。帮助患儿更换体位,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不要让患儿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状态。侧卧位适合各种脑瘫患儿,护理人员常帮助患儿翻身,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或继发其他感染。
九 脑瘫儿的日常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如进食、更衣、洗漱、入厕等。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为患儿选择穿脱方便的衣服,要注意培养患儿独立更衣能力。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随年龄增长教会患儿在排便前能向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过程,我们康复师 要多与孩子交流,多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肢体姿势对患儿康复很重要。 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多安慰和鼓励患儿,少批评,患儿有了某些进步,康复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指导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护理员的负担。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患儿,尽量克服心理障碍,使患儿的身心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耐心讲解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
大人预示,学会使用手纸、穿脱裤子的动作等。对于较小的脑瘫儿穿脱衣服时常用俯卧位和仰卧位,如果体位不当,会加剧全身僵直反应。尽量使患儿姿势保持左右对称,避免强拉硬拽。注意更衣遵循原则时一般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衣物应选择宽松,柔软,保暖性能较好,最好选用开衫。
十 脑瘫儿的睡姿护理:
脑性瘫痪患儿不宜长期仰卧,因长期仰卧会导致患儿运动不对称,加重肌肉痉挛。侧卧位不仅有利于痉挛的肌肉张力得到改善,亦有利于动作对称,但双腿之间要夹一小软枕头,以免双下肢过紧引起内收肌张力过高。如肌张力亢进患儿,常常出现角弓反张及身体各部位姿势不对称的现象,可将床垫的上下部分垫高,两侧亦垫起,形成一凹窝,使患儿卧于中间,要确保仰卧位时,头部在中线位,双手放到胸前。
十一 脑瘫儿的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过程,我们康复师 要多与孩子交流,多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肢体姿势对患儿康复很重要。 与患儿交流要耐心、细心、语调轻柔、语速放慢、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及耐心、充分地倾听,尽量解答患儿提出的问题。多安慰和鼓励患儿,少批评,患儿有了某些进步,康复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指导帮助患儿克服依赖心理,不要什么事都替患儿去做,能自己做的尽量让患儿自己去做,培养其独立意识,使其生活能够自理,减轻护理员的负担。正确地教育和引导患儿,尽量克服心理障碍,使患儿的身心都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脑性瘫痪病程长,见效慢,患儿易出现焦虑、忧愁,甚至有想放弃治疗的心理。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使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耐心讲解脑瘫是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适当的措施而达到康复目的。
十二 脑瘫患儿用药的护理:
婴幼儿服药多选用冲剂。片剂可捣碎后加糖水吞服,喂药时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防止呛咳。能自行服药的患儿,给其讲解服药的作用和目的,并鼓励患儿自行服药。静脉输液根据年龄、病情、药物调整输液速度。
十三 脑瘫儿预防接种要求:
脑瘫患儿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有些预防针是不能接种的。打预防针前要先向医生说清楚,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安排。首先要明白,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脑,乙脑等疫苗是禁忌接种的,需要特别注意。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观察半小时后方可离开。
十四 注意事项:
首先避免过分保护患儿,要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对待脑瘫患儿。对患儿的训练要有耐心,要不断重复,反复强化。训练的目标不可过高,每次都能让患儿获得成功感,以怎强患儿信心。应尽量采用鼓励性和游戏化的训练方式,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