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项意义:福利院里具有正常生活能力的大龄孤儿走不出福利院,进入社会困难是整个中国儿童福利机构都面临的一个通病。一篇题为《大龄孤儿为何“走”不出福利院》的报告,文中报道的虽然是杭州儿童福利院大龄孤儿情况,但跟我们院大龄孤儿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应该说院里上至院长下至每位普通职工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他们谋求每一个就业机会,能考上大学的让他安安心心去深造,考不上大学的,送去技校读书,谋求一技之长,但结果却不敬如人意。就拿我们院目前大龄孤儿的情况来说,我们院现有在读的大学生3名(专科),技校生16 名,其中处在技校实习阶段的有4人。这4人当中只有2人在学校推荐的就业岗位上认真实习着,其余2人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曾很长一段时间都待业在院里闲着。
没有课业,没有职业,所谓无事也就生非,他们呆在福利院里又不遵守院里的规章制度,反而影响学龄儿童的学习,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对福利院里这样一个亚群体,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些大龄儿童进入社会存在怎样的困难了,他们有些什么疑惑, 怎样指导他们为自己制定出切合实际又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生涯规划,缩短他们的待业过程,从而减少他们在就业路上的摸滚打爬,尽快尽早地积累起自己的人力资本,获取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我们课题组选择这个课题的目的。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失依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的37名儿童进行社会适应性量表(SRS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及霍兰德职业测试的问卷调查。针对失依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讨论发现: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与自我意识有显著相关。同时得出结论:1.男童比女童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失依儿童社会支持与年级和居住地有相关关系;2.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影响行为分量表的因素;3.职业兴趣测试反映出失依儿童的人格特质,并通过测试结果对失依儿童的职业规划做出理论指导。提出完善失依儿童人格的相应对策。
采用的研究方法: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小组研究
访谈 问卷
课题组成员:潘婕、张娇妹(云南民族大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王秋、李平凡
课题实施情况
1、2013年12月底,我们课题组与云南民族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展这个项目的研究。
2、经过专家组的讨论研究,确定了社会适应性量表(SRS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及霍兰德职业测试的问卷。我们研究小组分别对院内和寄养点大龄儿童进行了问卷测量。专家组对数据开展了讨论分析。
3、根据数据分析情况,撰写了论文,现研究论文已经完成,已进入成果展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