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查房作为医院的一项基础管理制度已在各级医院落实,体现了医院领导和行政、后勤等职能管理部门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管理理念。因工作关系,笔者先后在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工作,参与过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医院查房,现就查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如何做好行政查房提出几点意见。
一、查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一)查房人员过多
有的医院为了体现对查房工作的重视,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了查房人员,成员从院长、副院长到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院感办、财务科、信息科和器械科等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行十几人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前面的人员已到科室,后面的人员还没有见到影子,松松垮垮,效率不高。
(二)查房内容没有重点
查房时,认为什么工作都重要,把行政、后勤、财务、医疗、护理、院感、科教等工作都一一列为每次的查房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不好。
(三)查房变成了“只听不查”
查房时,查房人员不是主动检查,而是单纯听取科室汇报,不能真实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室反映的问题不是要人要物,就是叫苦叫累,要么就是科室形势一片大好。
(四)查房变成了“只查无果”
查房结束后,对科室所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跟进落实到位,造成问题还是问题,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做好行政查房的“六步法”
(一)确定查房内容
每次查房前,各职能科室根据一段时间以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根据医院研究决定、布置需要落实的重要事项,提出查房内容的建议,然后由办公室进行汇总,报院长确定、安排查房的重点内容,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查房人员
每次查房要根据查房内容安排人员,与本次查房内容关系不大的职能科室可以不参加,从而提高查房效率。
(三)决定查房科室
对那些科室设置比较多的三级医院,不要求每次查房做到一个不漏,可以根据查房内容等情况,决定查房的科室。但对那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可以对所有科室巡查一次。在查房时间的选择上,尽可能错开科室工作高峰时段。
(四)做好查房记录
做好查房记录是关系查房效果的关键一节。参与查房人员都要带好查房记录本,做好查房记录,以便查房结束之后及时进行梳理,保证科室所反映的问题不遗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漏掉。在查房过程中,不但要听科室反映问题,更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查房内容主动检查,现场发现问题。
(五)召开小结会议
查房工作有没有效果,关键就是看反映的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发现的问题有没有整改。为此,查房结束之后,要立即集中召开查房小结会议,各参加人员要对自己查房所负责的工作进行汇报,由办公室进行记录汇总,然后印发查房工作督办单到各有关科室。督办单要明确督办内容、责任科室、责任人和要求完成的时间等。
(六)跟踪落实到位
督办单下发之后不等于工作落实了。作为医院管理者要对督办单的内容进行跟踪,形成一个管理的闭合循环。跟踪的方式可以到科室进行现场了解,要求责任科室主动汇报完成情况等。同时建立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任务完成好坏与科室和中层干部的绩效进行挂钩。
查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