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风采 | 学科研究 | 爱心志愿者 | 对外合作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
婴儿啼哭的发育与代表意义
[作者:康复科发布时间:2017-07-20 10:10来源:昆明市儿童福利院]

    

03bae787dc082509156b01435207453f


    大家都知道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但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哭都是消极的,具有重要的适应性价值。研究发现出生第一周的婴儿啼哭的主要原因是饥饿、寒冷、睡眠等受到干扰而导致的,此后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种类型的哭声。

    饥饿的哭声:出生时就有的哭声,在6个月以前是比较突出的一种哭声,节律性比较强,是婴儿最基本的哭声。啼哭时闭眼、双脚乱蹬。

    疼痛的啼哭:此类啼哭也是出生时就有,特点是突然高声大哭,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慢哭泣,控制嗓门连续大哭数秒,接着平呼气、吸气,抽噎。

    受到惊吓的啼哭:出生时就有,特征是突然发作,强力刺耳,伴有较短的嚎叫。

    三周开始,先是长时间的吭吭哧哧、断断续续,无人理睬就大哭起来。

婴儿的哭多数出生就有,且分化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引起啼哭的原因和类型有两种发展趋势:一开始是生理性的,由于机体内外部的不适刺激所致,逐步增加社会性的诱因,二是反应类型的,由应答性、反射性的哭,逐步出现主动的操作性的哭。

    婴儿1岁以内的啼哭是很正常的事,也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哭的现象会慢慢的减少,因为婴幼儿对外界环境和成人的适应性在逐渐增强,慢慢学会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