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义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二, 脑瘫运动障碍类型及瘫痪部位分型
1,根据临床表现: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2,根据瘫痪部位:单瘫,偏瘫,双瘫,三肢瘫,四肢瘫
最新分型
痉挛型四肢瘫
痉挛型双瘫
痉挛型偏瘫
不随意运动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三, 各型脑瘫的临床特征
1,痉挛型四肢瘫
主要表现:(1)全身肌张力过高,上肢和下肢损害程度相同
(2)左右两侧姿势和动作明显的不对称
(3)头的控制很差
(4)肩胛带内收,双上肢屈曲旋前,手握拳,两只手不能在正中位上进行活动
(5)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低下
(6)双下肢内收,内旋,尖足
(7)易发生挛缩和变形
2,痉挛型双瘫
主要表现:(1)肌张力增高,有髌、踝阵挛及异常反射等
(2)全身受累,下肢比上肢重,异常姿势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3)头控制较好,语言障碍较轻,部分患儿可伴有斜视
3,痉挛型偏瘫
主要表现:(1)瘫痪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比下肢重
(2)患侧感觉异常,运动迟缓
(3)乳儿期可见患侧的手常为握拳状态,主动抓物困难,正中位指向发育障碍
(4)腕肘关节的屈曲和挛缩
(5)由于健侧的过剩活动或代偿活动易导致患侧的联合反应
4,不随意运动型四肢瘫
主要表现:(1)以不自主,无意识运动为特点
(2)运动部位可发生在四肢或躯干
(3)肌张力变化而产生不自主运动
(4)乳儿期多肌张力低下,竖颈的发育明显落后
(5)侧弯反射,ATNR反射等原始反射残存
(6)平衡能力明显落后
5,共济失调型
主要表现:(1)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不能保持稳定姿势
(2)站立时要不停的调整身体
(3)行走时,身体摇晃,双下肢分开,步幅宽,方向不准
(4)智力多正常
(5)病理反射阳性,可伴有眼球震颤,言语障碍等
(6)独立步行的年龄大多在5岁左右
6,混合型
主要表现: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特点